降血壓藥一吃就停不下來?

除非是小於10%屬於「續發性」高血壓,只要原來疾病治癒,才有機會不必再服用降血壓藥物。大於90%的高血壓患者屬於「原發性」,必須長期服藥才能將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。

退休的李先生,喜歡四處品嚐美食,心寬體胖,不知不覺比退休前胖了5公斤,由於近來常感到頭暈、呼吸急促,在子女的勸誡下,他終於到醫院檢查,醫師告知他血壓太高,最好要開始服藥物控制,但他聽朋友說,高血壓藥一吃就停不下來,擔心長期服藥會造成腎臟的負擔。

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曾調查發現,20歲以上民眾,每4人就有1人是高血壓,粗估國內有約430萬名高血壓患者,台北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崇烈說,李先生的顧慮是門診中患者常見的問題,就怕自己一輩子都得依賴高血壓藥物,希望能改為由飲食、運動來控制血壓。

不過,洪崇烈說,大於90%的高血壓患者屬於「原發性」,因為體質、基因等因素及後天的環境因素,疾病日積月累緩慢進展,因此如果已到高血壓「冒出來」,此時通常已經無法單純以飲食、運動、改善生活習慣等達成降血壓的目的,必須長期服藥才能將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。

除非是小於10%屬於「續發性」高血壓,也就是因為腎血管狹窄、內分泌問題、先天大動脈狹窄等特定疾病或其他藥物副作用引起,這時只要原來疾病治癒,血壓可能會隨之恢復正常,才有機會不必再服用血壓藥物。因此,多數高血壓患者都需要長期藥物的輔助。

對於長期服藥可能造成腎臟負擔的迷思,洪崇烈說,國人洗腎的主因是糖尿病,另外則可能跟亂服來路不明的中草藥、打止痛針等,才造成腎臟損傷。反之,如果本身有高血壓、糖尿病,沒有好好控制,反而會更容易加速腎臟病變。因此,高血壓患者更應遵從醫囑,按時服藥,妥善控制血壓,而非因錯誤迷思不願服藥或自行停藥。

持續用藥,才能讓藥效穩定

(圖/常春月刊)

目前降血壓藥物的種類不少,洪崇烈說,最常用的就是「利尿劑」,價格便宜,可以將體內多餘的鈉、水分排出,降血壓的效果不錯,但一般可能造成血鉀降低、尿酸升高等副作用。

另外,常見的降壓藥物如「鈣離子阻斷劑」,也是達到血管擴張的效果而降壓。第三種則是「血管張力素?抑制劑」及其直接的受體抑制劑,會讓體內血管擴張,同時體內的鈉也不容易滯留在體內。其他種類的降壓藥物還有「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」,可以讓心跳變慢,但可能造成氣道緊縮等副作用。

其他如「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」,也會使得血管擴張,讓血流經過時,血管承受的張力變小,血壓下降,然臨床較少直接前線使用。

不過,因為不同的降血壓藥物,各有各的藥理、作用,特別是對血壓較高、也就是收縮壓超過160毫米汞柱、舒張壓超過100毫米汞柱的患者,醫師可能會同時開立3、4種藥物,導致一天要吃5、6顆,進而降低患者服藥的順從性。因此,近來也有新的藥物問世,同時結合2、3種的藥物機轉,可以讓患者每天少吞幾顆藥丸。

洪崇烈也提醒,不管是服用哪一種高血壓藥物,一定要持續用藥,才能讓藥效穩定,千萬不要因為看到自己的血壓下降,就自行停藥。如果隨意停藥,反而讓血壓高低起伏,更可能出現不適症狀。特別是寒冷的冬天,容易因血管收縮、血壓上升,當誤以為自己的狀況好轉隨便停藥,卻容易造成中風的危機。

藥吃多會導致洗腎嗎?

因此,高血壓患者服藥後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,最好是能早、晚休息狀態各量一次,並且將血壓變化做成記錄,下次回診時提供醫師參考,發現血壓穩定,可跟醫師討論減藥的可能性。但如果老是在家裡量到的血壓較低、在醫院測量的數值較高,除了要考慮「白袍高血壓」(看到醫師緊張而血壓高),也可能是家中使用的電子式血壓計需要校正。

洪崇烈說,除了自行減藥、停藥是不少高血壓患者常犯的錯誤,擔心長期服藥造成腎臟損傷或覺得吃多西藥會導致洗腎的錯誤迷思,也會導致「間歇性服藥」,吃一天、停一天,或是量測血壓正常時就停藥,血壓高起來才趕緊服藥,這些不正確的用藥習慣,反而會造成血壓忽高忽低,而且,若血壓沒控制好,更容易導致腎功能變差,高血壓患者如果日後需洗腎,並非是長期服藥使然,反而跟未正確用藥有關。

因為高血壓藥物種類多,有些是飯前吃、有些是飯後吃;有的是早上吃、有的是早晚吃,但有些患者為了省麻煩、或是一時忘記,一口氣同一時間吃,反而可能造成低血壓,要特別注意正確服藥。

另外,因為未規則服藥,血壓起起伏伏,有些患者會覺得「沒效」,而換醫生、逛醫院,重複領藥、在家裡堆了一大把藥,不僅對病情沒幫助,也造成藥物與醫療資源的浪費,都是亟欲導正的習慣。

降血壓藥不是萬靈丹

國人對高血壓治療有「矛盾心理」,先是毫無顧忌大吃大喝、抽菸,等到要用藥了,才回過頭急著調整生活習慣,洪崇烈也說,平時就應注意血壓變化,一旦發現自己處於「高血壓前期」,也就是收縮壓超過120~140毫米汞柱,舒張壓超過80~90毫米汞柱,此時還不到用藥標準,可積極改善生活型態。

包括應考慮飲食減少鈉鹽攝取、盡量清淡,避免攝取過多高膽固醇食物,每日鹽分攝取若能降低至6公克以內,則血壓平均可下降2~8毫米汞柱,相當於每日服用1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的成效。

同時養成運動習慣、肥胖者要減重,並且若服用來路不明的止痛劑、抗發炎藥物應停藥等,都有助於讓血壓下降。但一旦血壓到達用藥標準,就應該找固定的醫師,聽從醫囑規則服藥,並且定期回診,長期追蹤血壓變化。

不過,洪崇烈也提醒,千萬不要以為降血壓藥物就是「萬靈丹」,飲食上肆無忌憚,更要避免熬夜、壓力過大。國健局也呼籲「減重、減鹽、多運動、多量血壓」,是達成血壓控制的重要關鍵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